公元249年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魏国大权后,一场针对曹魏宗室和反对势力的血腥清洗就此展开。在这场持续数年的政治风暴中,王凌、夏侯尚、李丰、毌丘俭等重臣相继被诛杀,甚至连魏帝曹芳也难逃被废黜的命运。当时唯一能与司马氏抗衡的,只剩下坐镇淮南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,他手握十万精锐之师,成为司马昭必须铲除的最后障碍。
诸葛诞与蜀汉丞相诸葛亮、东吴重臣诸葛瑾同出一族,虽然亲族分仕三国,但他在魏国仕途却颇为顺遂。面对司马氏日益显露的篡位野心,这位深谋远虑的将领开始暗中准备。他广纳贤才,招揽了包括文钦在内的一批忠勇之士;秘密训练死士,在寿春城囤积粮草;同时加固城防,将这座淮南重镇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塞。
老谋深算的司马昭决定采取怀柔之策。他先是晋升诸葛诞为司空,又下诏命其入朝任职,企图以明升暗降之计解除其兵权。然而诸葛诞早已看穿司马氏的用心,他深知一旦交出兵权,等待他的必将是灭门之祸。公元257年五月,这位铁血将军毅然举起义旗,突袭并斩杀魏国扬州刺史乐綝,一举掌控了整个扬州地区的十万大军。
展开剩余56%在寿春城中,诸葛诞加紧备战。他不仅征召了四五万新兵,还派人向东吴求援。吴主孙亮派大将全怿、全端率三万援军北上,但这支军队内部矛盾重重,刚进入魏境就被司马昭的军队击溃。随着二十六万魏军将寿春城围得水泄不通,诸葛诞的处境日益艰难。
漫长的围城持续了整整十个月。城内粮草日渐耗尽,士兵们不得不以树皮草根充饥。在绝望的阴影笼罩下,守军开始成批投降。面对分崩离析的局面,暴怒的诸葛诞竟亲手斩杀了一直主张突围的心腹大将文钦,这一举动更加剧了军心的涣散。
最后的突围在绝望中展开。诸葛诞率领残部试图突破重围投奔东吴,但司马昭早已布下天罗地网。在激烈的厮杀中,诸葛诞身中数箭而亡,其麾下数百名亲兵也因拒不投降而全部战死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在围城期间寿春地区遭遇罕见旱情,这反而帮了司马昭大忙;而就在城破之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魏军营地,仿佛上天在为这位末路英雄鸣不平。
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淮南三叛之役,最终以诸葛诞的彻底失败告终。究其原因,除了兵力、粮草等客观劣势外,东吴援军的临阵倒戈、内部将领的离心离德,乃至反常的旱情,都成为压垮这位悲情英雄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-在线配资-股票杠杆网址-配资公司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